夔州民间文化拾遗之《三峡童谣》

分类: 365bet开户官网 发布时间: 2025-09-27 01:44:51
作者: admin 阅读: 4452 | 点赞: 111
夔州民间文化拾遗之《三峡童谣》

古代夔州,天高皇帝远,长江三峡远离中原,因此,留下来的政治童谣较少,多为“生活童谣”。三峡地区的 童谣的内容取材贴近生活和自然、内容浅显、思想单纯。比如《铁匠歌》:

张打铁,李打铁,

打把剪刀送姐姐。

姐姐留我歇,

我不歇,

我要回去学打铁。

早打铁,晚打铁,

打把镰刀送哥哥。

哥哥留我歇一歇,

嫂嫂留我歇一歇,

我不歇,

我要回家去打铁。

三峡童谣的内容往往十分显浅,易为幼儿所理解,或单纯集中地描摹、叙述事件,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。例如,《篾匠歌》

大月亮小月亮,

哥哥起来学篾匠,

嫂嫂起来蒸糯米,

糯米蒸得喷喷香,

打起锣鼓接姑娘,

姑娘接到屋,

糯米还没熟,

姑娘想吃蛋,

打得肚儿咕噜转。

三峡童谣的内容想象丰富,富有情趣;整首篇幅简短,结构划一。 比如这一首《月亮走,我也走》,这也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唱的,直到现在我们每每想起,一些残缺的画面就会从脑海中被搜寻出来。

月亮走,我也走,

我给月亮提笆篓,

一提提到园门口,

打开园门摘石榴,

石榴树上一杯油,

大姐二姐梳光头,

大姐梳的盘龙髻,

二姐梳的茶花头,

只有三姐不会梳,

梳个狮子滚绣球。

三峡童谣语言活泼,富于音韵,琅琅上口,且与本地的习俗生活有密切的关系。比如这首《童养媳》

金银花,墙上爬,

搭起板凳看婆家,

公公一十九,

婆婆一十八。

大伯子才学走,

小叔子才学爬,

女婿还在喊呀呀。

三峡童谣的传播一般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,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,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,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。父辈在田间劳动,孩子们就在旁边空地上玩游戏,如孩子们在“跳坝”的时候或者“跳皮筋”的时候,嘴巴里都在不停的唱。

一根树儿十八丫,

又结葡萄又结瓜,

又结云南金豇豆,

又开四川牡丹花。

三峡童谣,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,他们的内容有所不同了,但他们一定是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,然而,现代孩子们所接触的“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”远远超过了古人,我们很难走进他们的世界,或许是我们偏重“如何赚钱”,再也听不到那些关于“手机、互联网、微信、抖音”的童谣啦!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